埃尼集團發(fā)布了第18版《世界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評論》,這是關于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年度統(tǒng)計報告。該報告的第一卷《世界石油評論》專門討論石油儲量、供應、需求、貿易和價格,特別關注原油質量和煉油工業(yè)。第二卷《世界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評論》將于秋季出版,主要關注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和生物燃料)。2018年,石油儲量小幅增長(+0.4%),主要得益于美國的增長。巴西和挪威的也有所上漲。即使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歐佩克)以73%的份額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但該組織還是放慢了腳步,尤其是在伊拉克的縮減。委內瑞拉位居第一,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緊隨其后。2018年,全球石油日產量增長250萬桶,其中88%來自美國,創(chuàng)下新紀錄,鞏固了全球石油生產國的首位。美國也進入國際原油貿易,出口量翻了一番,進入前十。加拿大的重要復蘇超過了500萬桶/天的閾值,俄羅斯也創(chuàng)下了記錄,并在今年下半年加速。相反,盡管海灣國家(尤其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產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對伊朗的制裁(- 20萬桶/天)和委內瑞拉的崩潰(- 60萬桶/天),歐佩克遭受了損失。致密油產量的新紀錄繼續(xù)提高了輕質原油的比重,全球輕質原油的比重已超過20%。只有美國輕質原油WTI占全球增長的60%。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的崩潰以及伊朗的退出壓倒了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增產,中酸性原油的重量首次降至40%以下,對價差和煉油造成了影響。在2018年的地區(qū)原油平衡中,美洲地區(qū)的赤字首次得到解決,過去10年,該地區(qū)的赤字甚至超過了500萬桶/天。美國石油產量的激增和加拿大的增長遠遠超過了國內需求,導致北美對石油的依賴大幅下降。由于大型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阿聯酋)在年底增產,中東地區(qū)的貿易順差略有上升。亞太地區(qū)對石油的依賴繼續(xù)增長,赤字排名第一。在油價上漲的背景下,全球石油需求增長1.4%,略低于2017年(+1.6%)。這一增長略低于2013-2017年1.7%的五年平均水平。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連續(xù)第四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給予積極支持,但非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仍占主導地位,占全球經濟增長的69%。亞洲繼續(xù)引領全球煉油產能增長,其日煉油產能較2017年增長了100萬桶,增幅達77%。在非洲,一次小規(guī)模的減產減少了大約30萬桶/天的產能。歐佩克和非歐佩克聯盟以及消費的持續(xù)增長導致ICE布倫特原油價格(72美元/桶)較2017年(55美元/桶)上漲30%。今年上半年,歐佩克(OPEC)的高紀律和美國宣布對伊朗實施制裁,支撐了油價不斷上漲。由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增幅超過地緣政治損失,以及人們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日益加劇,去年的石油產量大幅下降。